银屑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一)
无论是什么病找准病根才能更好地治病,北京京科银康医院的医师来为我们介绍银屑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100多年来随着基础科学的发展,对银屑病的研究也不断深入,但至今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较为明确的认识是由遗传基因调控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而使病人身体的神经系统、生物化学物质、免疫系统的功能失调,从而引起表皮增生过度、角化不全,真皮中毛细血管扩张和增生,临床上表现为红斑和表面有较多的银白色鳞屑。银屑病顽固难治,不适当的治疗会使病情加重或反跳。因此临床医生及患者应了解银屑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力图掌握发病规律,从而尽量避免一些诱发和加重银屑病的因素,使银屑病患者尽可能正常的生活工作。
银屑病主要的病理改变是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增生角化不全,炎症细胞浸润和皮肤微血管增生扩张。引起这些病理变化的原因与机制可能与遗传、种族、精神神经因素、免疫功能异常、环境因素等共同作用有关。
1、遗传因素目前认为银屑病与遗传有密切的关系。其家族患病率为4.4%至90%,一般在10%至39%之间。银屑病的发病有着遗传物质的基础。遗传的物质基础是基因,即存在于细胞核中染色体上的脱氧核糖核酸(DNA)长链中的片断。目前我国银屑病易感基因研究已获得重大进展。由安徽医科大学皮肤病研究所和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联合组成的课题组,经过4年多的深入研究,成功地将中国汉族人银屑病的易感基因定位在4号染色体长臂(4q31.2)和6号染色体短臂(6p21.1)上。
遗传因素只是一方面因素,但能否发病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环境因素也是很重要的。大规模普查发现银屑病患者中有银屑病家族史的还是占少数,多数患者并无家族史,但仍然发生银屑病。所以银屑病患者不要过分担忧自己的孩子将来会不会得银屑病,这种担忧不但没有用,反而给自己和孩子增加思想负担、精神压力,甚至更易导致银屑病的发生。相反,用积极的态度控制不利的环境因素对预防银屑病的发生极为重要。环境因素包括外环境和内环境,外伤和气候等是外环境,精神紧张、情绪压抑、吸烟和酗酒等可使人的内环境失调。这两种因素同等重要。
2、精神因素在临床,相当患者的发病或复发可因生活事件而诱发。由于精神紧张、工作劳累、情绪压抑、家庭纠纷、人际关系复杂、经济利益矛盾等等各种心理因素诱发银屑病的屡见不鲜。从全国各地银屑病发病情况调查发现城市患病率高于农村,发病年龄是中青年为多,而且患病率逐年增高,这在某种意义上反映出精神因素起一定作用。因为,城市人民的生活节奏快、工作紧张繁重、竞争性较强、心理压力大;青年和中年人的学习、工作负担重,竞争机会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多,因此思想负担很重;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和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思考和处理问题比以前要难而多,尽管物质上有很大改善,然而精神上的要求也在不断增多,并且不易满足,这可能是近年来患病率增高的主要原因。
3、感染因素临床上有相当比例的银屑病患者,特别是急性点滴型银屑病患者,在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史。儿童中尤为常见,达10~20%。研究发现上呼吸道感染中,链球菌感染与银屑病的发病有密切的关系。除了链球菌外,临床上部分患者是真菌(如:马拉色菌、念珠菌)、葡萄球菌、肠道细菌及病毒(如:HIV)的感染触发了银屑病的病程。马拉色菌的孢壁物质外涂患者前臂后出现银屑病皮损,而正常人仅为炎症反应。用相应的药物治疗后,皮损缓解。如:抗真菌的制霉菌素、酮康唑;抗肠道细菌的灭滴灵;清除肠道细菌内毒素的消胆胺;抗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叠氮胸苷等。
为此,提高机体抵抗力,预防感冒、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在某种程度上能预防银屑病,特别是儿童银屑病患者的发病。其他慢性感染病灶,如牙龈炎、鼻窦炎、慢性中耳炎等也需积极治疗,以避免炎症诱发银屑病。
北京京科银康医院师资力量雄厚,由博士后、博士、硕士、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和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学术带头人组成,他们凭着精湛的技术、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资质,为患者提供优质卓越的医疗健康服务。医院本着"专方、专药、专病、专治"的原则,为对症、对因的个性化治疗提供了坚实可靠的依据,为彻底治疗银屑病带来了福音。